“黃水奔流向東方,河流萬里長。水又急,浪又高,奔騰叫嘯如虎狼……”一首高亢激昂的戰斗歌曲鼓舞著無數晉綏革命烈士不畏犧牲,舍生取義。2017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第一站便來到興縣,在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帶給老區人民巨大的關懷與鼓舞。
為進一步助力老區高質量發展,7月7-8日,由山西省級學會和院士工作站專家組成的“科創中國”區域科技服務團來到興縣,舉行“牢記囑托 砥礪奮進”山西省科技工作者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之路系列活動,這是?。ㄊ?、縣)科協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重溫領袖囑托,助力老區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亦是實施“科創中國”縣會合作賦能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山西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郝建新,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山西省作物學會理事長王娟玲出席活動。呂梁市政協副主席、興縣縣委書記喬云,呂梁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薛保平,省科協宣調部部長張學東,山西省學會學術服務中心(山西省院士專家服務中心)主任李欣雁參加活動。
▲“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山西省科技工作者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之路”系列活動之“科創中國”興縣活動
縣會合作賦能老區振興
▲“科創中國”興縣行動會議現場
▲郝建新講話
縣會合作授牌儀式上,郝建新表示,這次縣會成功合作是“省校合作”工作的創新舉措,是省科協實施“科創中國”山西行動,推行“一縣一會一智庫,一隊一站一產業”工作思路的具體實踐。他希望興縣科協以此次建設“三站兩基地”為契機,將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資源匯聚興縣、引向興縣,努力探索縣會合作新模式新機制,為興省縣域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蹚出一條新路來,希望省級各學會等建站單位要把合作項目落實落細,見實見效,希望山西省學會學術服務中心要為專家搞好服務,提供保障。他鼓勵大家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把論文寫在興縣這片紅色大地上,為持續實施“六大戰略”、努力建設“六個興縣”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喬云致辭
喬云表示,省科協及各學會與興縣縣委、縣政府及各企業的合作,是省校合作的一次有效延伸、是人才工作的創新之舉。希望省科協及各學會引薦更多科研機構和先進企業入駐興縣合作發展,讓科技之光灑遍興縣老區,為推動老區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大動力和無限活力,為老區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撐。
▲武強發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武強教授線上表達了對此次活動的期望與祝福,希望此次活動能夠創造性的發揮省級科研技術力量的輻射和支撐作用,探索出一條助推興縣老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山西綠巨人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宮永壽教授代表專家表達了用心用情用力服務興縣的信心和決心。
▲興縣衛體局與省醫學會、省學會學術服務中心簽約
▲喬云為王娟玲、王創云、溫銀元、秦麗霞頒發“山西省作物學會興縣專家工作站專家”聘書
▲為“三站兩基地”授牌
在“科創中國”興縣行動會議上,山西省醫學會、山西省作物學會、山西省林學會三家學會授牌,建立興縣專家工作站;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洪德元領辦的山西省第一個生物質材料院士工作站在興縣建立創新基地,國家重大研發計劃“煤炭產業集聚區場地污染治理技術集成與工程”項目在興縣建立示范基地。與會領導為首批受聘專家頒發聘書。
紅色之旅激發奮進之心
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賦予了興縣寶貴的紅色文化財富,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在興縣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遺址。循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的足跡,郝建新一行與科技工作者們共同前往北倚元寶山、南臨蔚汾河的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
▲參觀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
步入紀念館大廳,賀龍元帥大型雕塑和黃河沿岸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群英浮雕莊嚴矗立,全體人員列隊肅立,郝建新、王娟玲向前整理花籃緞帶,大家紛紛向賀龍元帥及晉綏革命先烈鞠躬致敬。跟隨山西省人大代表、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講解員康彥紅的腳步,大家依次進入展廳瞻仰。參觀中,一幅幅模糊泛黃的歷史圖片,一件件銹跡斑斑的革命文物,一段段凝結著歷史風云的精彩解說,生動再現了晉綏邊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勇抗戰的景象。新館瞻仰結束后,大家一路來到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區司令部舊址,革命先烈的路居舊居、晉綏干部會議會址、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話舊址、六柳亭等樁樁件件的歷史遺跡,使人們紛紛走進那段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汲取奮進力量,凝聚起積極投身老區經濟和社會建設的精神力量。
▲“牢記囑托砥礪奮進”主題宣傳活動
“看山看水看中國,同圓小康幸福夢”……伴隨著一段異彩紛呈的歌舞,拉開了“牢記囑托 砥礪奮進”主題宣傳活動的序幕?!顿R司令員到我家》《游擊隊之歌》等一首首紅色經典歌曲喚醒了科技工作者烽火歲月的追憶;《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咱興縣》《晉綏霸王鞭》《九九艷陽天》等具有呂梁本土特色的民歌和民間小調讓觀眾感受到濃濃的鄉土文化氣息與深深的民間藝術情懷;歌曲《問蒼茫大地》激情澎湃地歌頌了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國情懷、敢于奮勇爭先的科學精神。一首鏗鏘嘹亮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將活動推向高潮,陣陣旋律彰顯出科技工作者愛黨、愛國的拳拳之心,充分表達著廣大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眾心向黨、自立自強的堅定信心與為民服務的豪情壯志。
紅色熱土綻放科技之光
從“革命理想高于天”到“敢教日月換新天”,如今,這塊歷經洗禮的紅色熱土,在鋼架林立與焊花飛濺之間,正在成為一方蒸蒸日上的產業高地、創新樂土。
從縣城出發,西行一小時,調研組一行先后趕赴山西錦興能源有限公司、興縣經開區鋁鎂新材料產業園區進行參觀,實地查看、詳細了解企業生產情況、制造工藝、技術創新、發展規劃等。
▲調研山西錦興能源有限公司火車機運站基本情況
錦興公司作為晉西北煤炭行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華電集團煤炭產業板塊在晉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山西錦興能源有限公司肖家洼煤礦是華電煤業千萬噸級主力礦井,肩負著國內山東、河南等省份多家電廠的保供任務?!被疖嚈C運站負責人王文沖介紹道。
▲調研興縣經開區鋁鎂產業園
“一抔鋁土”帶動產業加速跑。走進興縣經開區鋁鎂產業園主控室,生產線上鋁錠的制作流程清晰可見,近1萬平方米的廠房內,“大塊頭”設備隨處可見,工人卻是寥寥無幾?!懊颗_電解槽旁邊配備一臺電腦,加料等流程完全實現自動化控制?!鄙轿髦袖X華潤電解鋁生產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中心,模型切片、構建基底、添加粉末等程序一氣呵成,一件3D打印的宇航級產品模具便在“一盤散沙”的顆粒中誕生,“3D打印以其‘無孔不入’的可能性,給生產技術帶來巨大想象空間?!爆F場參觀的科技工作者們不禁發出陣陣感嘆。
一件件展品科技范兒十足,吸引科技工作者們駐足凝視;一塊塊展板、一項項“硬核”科技成果記錄著興縣科技發展方興未艾的足跡,訴說著科技工作者創新不止步的故事,濃縮展示了紅色老區“向下扎根、向上開花”的不凡歷程,也讓科技工作者們切身感受著轉型蹚新路的新成果新變化。
科技服務促進供需對接
同期,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省部共建國家有機旱作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娟玲為全縣鄉鎮書記、鎮長以上干部作了題為《有機旱作農業 中國特色農業發展之路》專題講座。
▲王娟玲作《有機旱作農業中國特色農業發展之路》專題講座
講座中,王娟玲緊扣主題、立意深刻,圍繞有機旱作農業的概念、溯源、含義、歷程、旱作節水農業推廣技術的運用和存在的問題短板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特別是結合山西以及興縣具體實際,就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用好“功能農業”這一有效載體和抓手,走特色農業發展之路進行了重點闡述,并提出具體可行性建議。興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劉慧表示,此次專題講座既有理論高度,又緊密結合興縣旱作農業實際,為興縣理清了有機旱作農業的發展脈絡和政策要求,對全面掌握有機旱作農業推廣應用技術知識,助推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
▲科技服務團分赴興縣各單位進行科技服務
專家出謀劃策,科技助力基層?;顒悠陂g,“科創中國”區域科技服務團的科技工作者們分赴興縣人民醫院、農業農村局、林業局等單位傳技送寶,圍繞“提升醫療水平、發展興縣雜糧產業、改善干果經濟林現狀”等話題進行交流分享,通過調研座談、田間查看、答疑解惑等方式,為當地產業發展“問診把脈”,讓興縣醫生、農民、基層專家等在家門口學技術,讓高科技飛到基層,與基層群眾“無縫對接”。
山西省科協學會部副部長馬建軍,山西省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柴志凱,呂梁市科技局副局長衛三平,興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梁文壯參加活動。相關省級各學會理事長、秘書長,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企業及科技工作者代表近60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