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電磁防護技術研究
?筑牢國家電磁安全壁壘?
揭開技術“神秘面紗”
“聚焦各軍兵種裝備需求,深耕電磁防護材料及技術?!睂嶒炇抑魅务R晨介紹到,實驗室圍繞國家和國防電磁安全發展戰略需求,跟蹤學科發展方向和國際前沿技術,針對電磁防護超材料技術、先進碳基材料技術、超材料應用技術等基礎研究面臨的重大問題,整合高水平研究隊伍,完善創新研究平臺,開展前沿性研究工作,在先進微納加工技術、超材料技術、碳納米材料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獲得一批標志性成果,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山西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實驗室研制的抗強電磁脈沖/寬頻譜雷達隱身復合材料對常規電磁波、強電磁脈沖波具有高屏蔽效能,對寬頻段雷達波具有高吸收功能,同時還具有輕質、高強及優異的環境適應性等特點,在多兵種設備艙、隱身方艙、電子方艙及作戰車輛上成功應用,顯著提高了我軍裝備抗強電磁脈沖毀傷和寬頻譜雷達隱身能力,為解決各類信息技術設備的抗強電磁脈沖毀傷、防電磁信息泄漏、抗電磁干擾及與寬頻譜雷達隱身兼容等問題提出了新的方向。
“這一相關研究成果獲得了2018年度山西省國防科技工業科技創新一等獎和2020年度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瘪R晨告訴記者,實驗室自主研發的電磁防護復合橡膠系列產品在具有核爆防護、強電磁脈沖防護需求的裝備中成功應用,為解決各軍兵種用信息裝備的抗強電磁脈沖毀傷、防電磁信息泄漏、抗電磁干擾及抗惡劣環境等問題提供了高端的電磁防護基礎性系列支撐材料,相關研究成果獲得了2019年度山西省國防科技工業科技創新一等獎。
?
提升山西“原創力量”
?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批示要建設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先進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具體來說就是“技術先進、布局優化、反應靈活、開放融合”,這是新時代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建設的總目標。實驗室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持續推進電磁防護技術軍轉民,避免優秀國防科技成果鎖在“深閨”里。
作為山西省聚焦建設的十條重點產業鏈之一,新能源電車正在我省積極推介廣泛應用,導熱材料作為新能源電車熱管理系統中的核心部件,對保障電池的安全性和耐用性來說非常重要。實驗室專門針對新能源電池自主研發的導熱材料技術水平已達到國內領先,成功應用于天津力神、山西大運、東風汽車等多家新能源電車中,解決了電池存在的漏液、局部短路及絕緣受損等問題,電池安全性能和使用壽命顯著提高,該導熱材料產品成功入圍2022年制造業關鍵過程能力提升優秀案例名單,下一步將為新能源電池品牌提供定向開發與定制服務,助力新能源電車技術的不斷提升。
實驗室上下抓緊做好各項工作,力爭在新的征程上打開新的局面,實驗室聯合三十三所工程部和省內企業,在國內首次將石墨烯電磁屏蔽涂料應用于屏蔽工程,并完成了石墨烯電磁屏蔽涂料屏蔽防護樣板間的施工,實現了電磁波阻隔99.99%,這是實驗室在技術成果轉化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探索了實驗室聯合攻關創新的新模式。
?
積極培養優秀人才
“穩定骨干研究隊伍、遴選和引進優秀人才、造就拔尖人才?!睂嶒炇乙源藶槿瞬排囵B和隊伍建設的戰略目標,培養和凝聚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優秀人才。傾心打造的國內一流、實力雄厚的電磁防護材料研究隊伍,成為實驗室未來發展的強力托舉?!叭缃?,實驗室擁有科研人員38人,涉及材料學、計算機技術、電磁兼容、凝聚態物理、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等方面?!瘪R晨告訴記者。多年來,實驗室采取與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地方高校開展“合作教育”,與國內優勢單位開展“聯合研究”,以聯合承擔項目帶團隊的模式,充分發揮原有碩士點、合作單位的有利條件與技術優勢,培訓綜合性技術骨干、培養博士生、碩士生,聚集和培養優秀人才。
談到下一步發展,馬晨說,未來,實驗室將緊隨各軍兵種主戰裝備,各級作戰單元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體系化發展趨勢,在電磁防護超材料及其應用方面,重點突破多功能/結構一體化融合設計、自適應可重構、超材料共形天線仿真設計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對電磁波(場)頻率、能量、相位的靜態裁剪、動態調控與智能響應;在先進碳基材料及其應用方面重點突破屏蔽與吸波、導熱/吸波、隔熱/吸波復合材料雙功能協同設計、產品制備工藝等關鍵技術;建立適用于各軍兵種主戰裝備、各級作戰單元的電磁防護共性支撐新材料設計與制備技術體系,為構建集電磁兼容/抗強電磁脈沖毀傷、探測與反探測、光電攻防與對抗、耐極端環境于一體的綜合防護能力提供材料支撐,以保障各軍兵種主戰裝備、各級作戰單元的抗首輪打擊、快速突防、超視距精確打擊、首發命中、一招制勝等作戰能力。
云帆已掛,滄海在前。實驗室將高舉科學創新大旗,瞄準電磁防護超材料及其應用的發展前沿,緊密聯系區域特色,以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重,努力實現應用基礎研究與技術轉化的統一,繼續深化電磁防護材料技術軍民融合,持續推進軍轉民,為國家及山西省電磁防護技術發展貢獻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