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喜迎建黨百年、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際,為總結宣傳5年來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的改革創新實踐,遴選并陸續推送一批時代特色鮮明、改革成效顯著、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大會交流材料,供交流借鑒、相互啟迪,以期促進科協事業發展立足新起點、再上新臺階。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國科協、自治區黨委政府開展脫貧攻堅戰的統一部署,新疆科協以科技為引領,以需求為導向,以增智增收為目標,廣泛組織動員學會、科研院所、高??茀f、企業科協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參與科協區本級+學會+基層科協三級聯動的精準扶貧專家服務行動,在全疆脫貧攻堅戰中吹響了科技助力的號角。
一、狠抓脫貧攻堅核心問題
(一)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
新疆科協把各級科協組織起來,形成上下聯動的指揮作戰體系、縱橫協作的業務技術保障體系和貫穿全程的監督問責體系,保證攻堅任務落實落細;把資助學會重點項目和精準扶貧項目聚合起來,保證幫扶措施兌現下去;把區域發展與破解制約脫貧的瓶頸問題協同起來,確保把整體貧困攻下去。例如,緊盯“戰疫”化解疫情影響、緊盯深度貧困村定點包干、緊盯駐村工作組定點攻堅、緊盯特殊困難群體定向幫扶等硬核措施,都是新疆科協通過脫貧攻堅這條主線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點睛之筆。
(二)堅定貫徹精準扶貧方略
新疆科協堅持將“精準”二字貫穿到脫貧攻堅全過程各環節諸方面,做到精準識別脫貧需求“不錯不漏”、精準安排項目“帶貧惠貧”、精準使用資金“規范高效”、精準檢驗項目成效“嚴評實考”。建立精準扶貧專家服務工作檔案,確定“一對一” 幫扶特困戶,專家服務團除開展集中培訓外,在每個縣市選出1~2家養殖大戶或有技術基礎的農牧民,針對牛羊養殖大戶和合作社在品種選擇上良種化程度不高、日糧搭配欠科學、生產過于傳統及飼疫病防治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開展“一對一”進村入戶技術幫扶。
(三)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新疆科協通過實施精神扶貧、技能扶貧,推進“一戶一名科技明白人”工程,助推科技脫貧工作。一是邀請學會專家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培訓。僅2020年在和田地區民豐縣安迪爾鄉開展為期45天的中式烹飪培訓中,經人社部門考核鑒定61人取得國家烹飪協會職業技能五級(初 級工)資格。二是組織村干部、致富帶頭人赴烏魯木齊市、巴州、吐魯番市、昌吉州等地進行參觀學習,讓村干部和致富帶頭人“走出去、引進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在農業發展新理念、基層組織建設、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三是充分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三下鄉”“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百會萬人下基層” 系列活動,重點圍繞林果業、畜牧養殖業、特色農業、手工地毯編制、衛生防病知識、電商銷售、農牧民外出務工技能、科技普及等方面開展培訓。
(四)大力弘揚和衷共濟、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
脫貧致富不僅是貧困地區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新疆科協動員學會、高??茀f、企業科協參與構建以科協+專家+市場為主體的資源互補、優勢共享、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在疏勒縣阿瓦提鄉農民種植“金鳳凰”甜瓜品種中,學會專家在整個生產中直接參與技術指導,促使甜瓜中心含糖量達到16以上,商品瓜產量達1480公斤/畝,銷售額達5200元/畝,純收入達4500元,并在內地市場擴大“喀拉亞”品牌影響力,積極爭取與上海塔源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意向。
二、逐步向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渡
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目的在于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脫貧地區實現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發展,推動脫貧群眾生活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改善。
(一)突破產業“梗阻”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
為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新興產業,促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新疆科協將在以下方面重點發力:一是助力特色農業發展。邀請學會專家結合實地看點、入戶走訪、查看資料等方式,深入當地謀劃實施,把發展特色種植業如引進甘草等項目作為增收致富的突破口,為農民增收開辟新途徑。同時,兼顧南疆四地州沙漠生態植被恢復、沙生經濟作物研究實際群策群力,為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貢獻科協力量。二是積極主動發揮學會、高??茀f、企業科協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才智庫優勢,結合“科創中國”、科技小院等平臺,緊扣規模、品牌、市場、效益四個環節,在做好特色產品的精深加工、輻射帶動農戶參與、匯聚人才智力資源、搭建協作平臺等方面發揮科協作用。三是用科技引導畜禽養殖業綠色發展。邀請畜禽養殖專家團,對畜禽養殖戶進行技術培訓,通過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點對點、面對面、手把手開展培訓、示范、咨詢、服務等技術幫扶;宣傳推廣“畜—沼—菜”“畜—沼—果”等生態養殖模式,實施環境整治、糞污處理、農田綜合利用工程,實現農牧結合循環發展。
(二)突破人才“梗阻”深入推進鄉村建設
鄉村振興需要多元化人才支撐。一是開展針對性、實用性強的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產業生產經營和社會服務技能,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扎根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和農業職業經理人。二是與當地政府合作,在引進現代化專業人才等下鄉創業和服務,創新鄉村人才培養、引進等體制機制方面,為當地政府建言資政,確保人才育得出、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三是借助駐村工作組、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力量,幫助當地在衛生人才、鄉村教育方面建好隊伍。積極發揮學會退休醫務工作者服務基層的熱情,與鄉村醫護人員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形成定期互相交流、定期坐診幫扶模式,帶動村鎮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
(三)突破思想“梗阻”抓好鄉村建設
為助力文化潤疆,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一是開展科普產業文化長廊浸潤工程。將新疆科協專家資源、內容資源、項目資源下沉到村,提供鄉村各類接地氣的科普文化產業產品,開展科普宣傳、創作和傳播。積極探索鄉村科普文化產業發展思路,幫助鄉村挖掘科普能人、孵化科普社會組織,促進傳播科普文化,提升村民素養,構建和諧鄉村。通過優質科普文化資源助力鄉村治理,與基層文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民生建設、鄉村環境建設、基層黨建工作相結合,鞏固和提升基層現有科普教育工作成果。二是結合“百會萬人下基層”“科創中國”等服務基層平臺,積極發揮駐村工作隊、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作用,調動農村廣大黨員干部工作積極性,提高基層黨員干部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的認識,增強工作的緊迫感和自豪感,使廣大黨員干部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基層黨員干部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力軍。三是持續開展好南疆基層科普行,充分調動農牧民的創造性。使廣大農牧民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留在農村一樣可以大有作為,一樣可以致富奔小康,使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在思想上愛上農村,從行動上支持“鄉村振興”戰略,使農村成為人人都想來,來了不想走的美麗農村。
來源:中國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