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在喜迎建黨百年、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際,為總結宣傳5年來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的改革創新實踐,遴選并陸續推送一批時代特色鮮明、改革成效顯著、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大會交流材料,供交流借鑒、相互啟迪,以期促進科協事業發展立足新起點、再上新臺階。
?
近年來,廣州市科協堅持把服務科技經濟深度融合作為展現新作為的發力點,注重發揮科協組織優勢,以“一會展”(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一中心”(廣州國際技術交易服務中心)、“一站點”(院士專家工作站)為支撐,構建集約展示、常態對接、精準服務的成果轉化渠道,推動創新要素精準對接,在廣州地區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突出集約化展示,打造服務創新創業的科協樣板
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簡稱創交會),自2015年起已舉辦6屆,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特征愈加鮮明,累計發布一萬多個創新創業成果,促成600多個項目轉化落地,涉及金額近500億元。
一是注重完善轉化鏈條。從供應端、需求方和資金鏈三方面著手促成成果轉化。積極發動各級科協、國家級學會、科研院所、高校,借助港澳臺地區和國外科技團體、廣州市駐國外辦事處,聯系科技工作者征集項目。在企業聚集的科技園區、孵化器設立成果轉化基地,廣泛征求企業科技需求,開展成果推介、交流對接活動。引入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參與創交會,舉辦資本對接會,尋找優秀項目進行投資、授信。在此基礎上,2021年我們策劃組建“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項目投融資聯盟”,為優秀科技項目提供投融資服務和金融授信服務。
二是注重圍繞新興產業。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圍繞產業培育新動能的需求,設置人工智能、智能健康與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技術創新品牌、軍民融合等展區,大批新興產業的最新成果和技術出現在創交會。展會著眼產業熱點焦點以及行業最新動向、未來發展趨勢,每年舉辦高端研討活動,并配套開展沙龍講座、成果對接、產品推介等交流推廣活動。據統計,創交會每年有超過80%的參展項目、70%的論壇活動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密切相關。
三是注重擴大國際影響。依托廣州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的優勢,著力拓展合作渠道、推動科技成果國際交流,創交會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展覽專設國際創新創業展區和“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專區,開展“以色列日”等主題活動,每年都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百余個項目參展。邀請德國太庫、美國Runway、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挪威創新署等一批海外孵化器機構、優秀企業和科技社團參加創交會,取得了互利共贏的效果。
二、突出常態化對接,構建技術成果交易的國際平臺
廣州國際技術交易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是廣州市建設“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的重要內容,在中國科協支持下,交易中心強化組織創新、提升技術交易實效,自2020年9月份揭牌成立以來,先后舉辦了成果對接會和路演活動18場,促成技術成果轉化交易117項,涉及金額35.71億元。
一是聚焦需求、多點發力。交易中心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汽車、軌道交通、新材料、“5G+北斗”等高端產業需求出發,梳理出產業整體需求、企業個性需要,積極導入“科創中國”平臺,全力推進國家級學會、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與廣州重點發展產業對接,積極引入美國、新加坡、以色列、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家科技資源與企業開展科技合作,推動政產學研資深度融合,促成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在廣州以及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各地轉化落地。
二是民企牽頭、激發活力。以廣東高航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為發起單位,聯合廣州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亞洲數據集團、廣州市金易策劃傳播中心共同組建成立的混合制公司,作為交易中心的運營主體。通過支持民營企業牽頭,聯合國企、外企組成的混合制公司運營交易中心,既體現了用好民營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激發民營企業創造力和活力的重要意義,也充分將各股東優勢資源開發整合為發展動力,蹚出一條強強聯合、合作共贏的科技成果轉化新路子。
三是完善網絡、內外合力。認真貫徹落實《“科創中國”三年行動計劃(2021— 2023)》,發揮試點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將創交會成果轉化基地從原來的36家增至66家,初步形成覆蓋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的成果轉化交易服務網絡。通過以色列、烏克蘭、韓國、日本等國駐穗領事館和科技社團,建立高層次雙向開放的國際化轉移轉化平臺;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聯盟,建立穗港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合作常態化聯絡機制。
三、突出精準化服務,固牢區域產學融通的橋梁紐帶
著眼廣州市區域產業發展和創新需求,積極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將院士專家高端智力資源精準轉化為服務區域發展的現實生產力。目前,已引進24名兩院院士在廣州市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
一是服務高端產業。優先支持廣州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所涉企業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吸引高端產業人才向廣州高新技術企業聚集,促進院士和科技專家的優秀科技成果向企業轉化。目前,工作站共引入人才500余名,在童慶禧院士、王天然院士、鐘山院士、陳軍院士等一批所在專業領域泰斗的指導下,廣州地區的遙感技術應用、工業機器人、制導系統、測繪等行業的一批高科技企業快速發展。
二是服務科技創新。充分發揮院士專家的智力優勢,推進開展產學研合作,大大提高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超過一半的建站企業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占比超過50%;有50%的企業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金額超過近千萬元。據不完全統計,通過項目合作,10家院士專家工作站主持和參與了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累計獲得專利數百項,8家單位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家單位建有博士后工作站,15家企業建有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三是服務鄉村振興。深入推動院士科研成果在廣州鄉村振興相關領域轉化應用,為廣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新的動力。結合鄉村產業發展建設院士工作站,成功引進陳星旦院士、劉少軍院士與廣州地區農業龍頭企業建站。先后組織10余名院士和近百名專家到南沙、從化、增城等涉農區調研,針對廣州地區漁業發展、村居改造、無人農場、特色農產品培育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促成林浩然、麥康森等院士與相關企業深化合作,形成了一批產學研合作的產業項目,培養了一批農業科技人才。 ?
四、今后工作思路
通過近年來促進科技經濟融合的實踐,我們真正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來開展工作,真正站到了經濟建設主戰場上,科協的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突出技術交易服務特色,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國際,在政策供給、金融服務、機制創新等方面加大力度,在“科創中國”建設中做出示范。
一是高水平辦好創交會。在總結往屆經驗的基礎上提檔升級,緊扣國家戰略和“十四五”重點產業布局,吸引更多科學家和科研機構參會,打造人才高地和科技引領風向標。發動更多金融機構加入創交會成果轉化投融資聯盟,匯聚對接政產學研金服用各類創新主體。
二是高質量建好國際技術交易服務中心。按照中國科協工作要求,建設發布、運營和賦能“三大平臺”:建立發布平臺,圍繞產業鏈應用場景升級“問題庫”“項目庫”“人才庫”,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建立運營平臺,迅速、準確響應用戶需求,加強與產業鏈全鏈條合作,提供各類技術服務;建立賦能平臺,通過組建協同創新組織和融通服務組織,實現政產學研金服用全融合,帶動地方產業經濟協同發展。
三是高要求打造“科創中國”樞紐示范城市。把中國科協和廣州市對“科創中國” 試點工作的要求落實落細落具體,進一步打造要素集成、開放融通的資源共享平臺,為提升廣州企業創新力、產業帶動力、區域影響力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構建配置優化、運轉高效的創新生態環境。
來源:中國科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