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山西集體(合作)經濟協會以“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組織專家學者到太原市凌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就集體(合作)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山西省科協宣調部部長張學東、山西集體(合作)經濟協會會長趙澤華、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原黨組成員、副總隊長張繼德、省人大農工委辦公室原副巡視員,山西省鄉村振興研究會副會長高在前、山西省委黨校鄉村振興案例課題組成員,山西省鄉村振興研究會秘書長孟永華等專家學者和新聞記者20余人參加調研。
▲?調研座談現場
位于太原市杏花嶺區中澗河鎮的西嶺村,花團錦簇,國旗飄揚。上午9時,山西集體(合作)經濟協會一行人深入西嶺村的太原市凌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調研,進梨園,入葡園,看豐收、聽介紹,詳細了解太原市凌風養殖農民合作社構成、經營內容、規模以及決策、管理運營效益等情況,并在西嶺村村委會召開集體(合作)經濟交流分析座談會。
太原市凌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全保介紹,太原市凌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原環宇種養植場、日昇養殖場、吉祥養殖場、建筑工程維修隊的基礎上于2010年4月新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018年度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評為先進合作社,較早建立了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展步入紅快車道。合作社先后建有梨園、葡萄園、棗園、有良種蛋雞、土雞為主的現代化養殖場,合作社帶動55戶種養殖戶,解決70余人就業,年盈利90余萬元,走出一條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合作社成員共同富裕的道路。
?與會專家學者充分肯定太原市凌風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黨建+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就合作社下一步如何做大做強問題,專家學者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一是合作社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運用“科技手段+互聯網”思維模式,采用全程直播種養植全過程,建立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提高服務質效;二是合作社應集中精力發展比較優勢產業——酥梨,堅持走特色化、品牌化,規?;N植道路,提高酥梨的溢價能力;三是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積極主動對接市場,尤其充分運用山西集體(合作)經濟協會的資源,把合作社做大做強。
▲?趙澤華講話
“山西省集體(合作)經濟協會擁有科技、人才、技術等資源優勢,能為企業、合作社等新型市場主體解決技術、資源、智庫等現實難題,通過開展學術活動,技術指導,為政府和企業之間架起橋梁,為推動集體(合作)經濟高質量發展,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鄙轿骷w(合作)經濟協會會長趙澤華表示。
▲?張學東講話
張學東表示,山西省集體(合作)經濟協會赴基層開展調研活動,組織專家學者為基層合作社提供信息咨詢、政策服務和技術交流等,對反映先進經驗、優秀成果、服務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省科協愿意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作為,為山西省集體(合作)經濟協會提供專家、技術、信息等多項服務。他也希望山西省集體(合作)經濟協會也要充分發揮協會功能優勢,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將調研的先進案例、經驗、人物及優秀成果以簡報、專報上報省科協相關部門,為黨政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服務。同時協會要舉辦調研、論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吸納更多經濟組織加入,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為全省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以優異成就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據悉,山西省集體(合作)經濟協會由山西省內集體(合作)經濟組織和熱愛集體(合作)經濟事業的企事業單位以及專家、學者、業務骨干依法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社會群眾組織,為省科協一級協會。協會會員分為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會員單位183個。協會旨在深入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組織和團結全省集體(合作)經濟工作者,開展各項學術活動;維護集體(合作)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
?
?